12月7日,《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平臺刊登新華社文章《從“效”字看更好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生動實踐述評之三》,文中報道了通用技術中紡院北京中麗戰疫事跡。在抗疫過程中,面對醫用口罩、防護服關鍵生產設備短缺的困境,北京中麗積極跨界轉產,生產防護服壓條機、口罩機、熔噴無紡布生產線等醫用防護生產設備,以央企擔當扛起抗疫責任,用實際行動詮釋中國速度、中國效率,體現了中國經濟治理之“效”。
沖得上 頂得住 能打勝仗
2020年,中紡院北京中麗這個當年為國計民生、穿衣蓋被應運而生的化纖裝備制造企業,在首都這塊熱土,走過半個世紀的征程,在抗疫保供中迎來了50歲生日。這一年3月12日,國務委員王勇蒞臨北京中麗,調研抗疫保供情況,看到大家臨危受命、勇擔使命、挑燈夜戰,緊急轉產研制醫用防護設備,贊譽大家“沖得上 頂得住 能打勝仗”。這一年北京中麗贏得了國資委“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雙料榮譽,同時摘得了“首都文明單位”“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疫情發生以來,防護服、口罩需求劇增,處于產能“卡脖子”環節的生產設備也是一機難求。按照國資委、通用技術集團統一部署,北京中麗勇挑重擔,第一時間成立了醫用防護設備研制工作組,以戰時模式緊急動員,全力轉產高端醫用全自動口罩機、平面口罩機和防護服壓條機等急缺醫護設備。
北京中麗建立了協調例會機制,黨委書記、總經理親自主持,采用委外協作加工和自主加工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公司內大部署、大協同,各項生產加工工作迅速全面展開。在沒有現成圖紙情況下,通過大量溝通協調、信息調研,迅速掌握了醫用口罩機、壓條機裝備的技術數據和目標合作方信息,及時派出專業團隊奔赴廣州、深圳等地進行考察洽談,僅用四天時間就完成合作廠家篩選和專業全自動醫用口罩機技術轉讓等工作,并落實了防護服壓條機全套設計資料,涉及220余張圖紙和130余個外購件清單。
為確保盡早完成任務,中麗制機公司上下齊心協力。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每日在生產加工前線排兵布陣,督導作戰。各部門人員火力全開,在確保個人防護到位、安全合規的情況下,加班加點,爭分奪秒。面對人員緊缺的情況,有機械加工經驗的干部職工不論年齡、不論崗位,主動請纓支援一線加工生產中,為的就是贏得與時間的賽跑、贏得與病魔的較量,讓產品盡早從圖紙上走下來,走向一線抗“疫”斗爭的現場。
面對緊鑼密鼓、爭分奪秒的生產,廣大黨員沖鋒在前,切實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面對肩上的責任,他們喊出了響亮的口號“我是黨員,我先上!”。公司將生產研制攻堅與黨支部“責任區”、“示范崗”創建活動結合起來。他們堅守抗擊疫情生產一線,克服疫情期間人員緊張、外協供應廠家開工不足、交通受限等因素,制定了詳細的生產計劃和進度安排,細化項目,責任到人,協調緊盯項目進展,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守初心、擔使命的錚錚誓言。
功夫不負有心人。2月23日晚10點08分,中麗制機公司歷時9天,實現了第一臺醫用防護服壓條機機電聯調試車一次成功,累計生產104臺,全力馳援抗擊疫情防護物資生產前線。3月6日,首臺全自動平面口罩機歷時18天成功下線,累計生產50臺。僅用3個月時間,首臺熔噴無紡布關鍵設備試車完成,累計生產7條生產線。至此,中麗制機公司獨家建立起口罩全流程設備研制生產能力,可獨自為企業提供口罩全產業鏈解決方案。
在此之前,得知兄弟企業中紡新材料公司防護服面料生產的關鍵設備短缺后,中麗制機公司克服人力和原料緊缺、道路封閉等重重困難,火速生產修復1套關鍵設備、新造關鍵零配件共30套,有力的保證了兄弟企業防護服面料穩定擴產。
武漢雷神山醫院的首臺CT床,在裝配期間急缺線纜配件,得知該情況后,中麗制機公司立即與裝配工廠確認所需物料清單,經過6個小時的連續奮戰,將物料全數送達指定地點,保障了CT床的及時供應。同時,還提供了其它X光機、DSA床零配件,全力保障醫療設備供應。
3月23日,首臺醫用全自動平面口罩機出口意大利,在全球疫情防控中助力國家國際援助,展現中國企業快速反應的制造能力和技術實力,貢獻中國企業力量。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兩不誤。2月12日始,中麗制機公司在部分人員先期復工復產基礎上,有序擴大復工復產。公司黨委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按照上級、屬地政府要求和公司實際情況,制定了妥善的復工計劃、詳細的防控實施方案,對關鍵崗位及流程作進一步梳理,開啟人力資源“節能模式”,確保主力生產調度、保障機構率先運行,非緊迫工作崗位機動運行,黨員干部率先垂范,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堅決守住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底線的前提下,穩步有序復工復產,保障經濟平穩運行。3月底,公司實現了全面復工復產。3月4日,北京電視臺新聞報道了北京中麗抗疫保供的事跡。
抗疫期間,中麗制機公司用實際行動踐行央企責任,履行使命擔當,以“沖得上、頂得住、能打勝仗”的精神沖鋒在前,被工信部列入第一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在隨后的日子里,北京中麗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繼續發揚不畏艱難、勇于拼搏的戰斗精神,切實擔當起中央企業的責任和使命,全力以赴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為社會發展貢獻央企力量。
對標世界一流 聚焦客戶需求 全面質量管理 實現自我超越
2021年3月5日,公司啟動了全面質量管理工作,全員、全過程參與,圍繞影響產品質量的“人機料法環”六大因素,開展人員培訓、生產設備改造、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流程再造、環境整治等工作。對標世界一流 聚焦客戶需求 全面質量管理 實現自我超越。促進工作質量升級、管理水平升級,產品質量升級和效率提高。
在全員范圍內開展質量意識、質量知識培訓,集中質量培訓前后有7次,將近500人次參加了培訓;開展數控操作人員技能培訓,與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合作,對數控操作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利用三年時間,完成從初級工到高級工的培訓;借助北京市人社局的北京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平臺“京釘訓”,組織職工進行培訓,460余人完成了課程學習。此外,還加強宣傳,營造 “質量在心中,品牌在手中” 人人崇尚質量的良好氛圍。
對公司質量管理制度、技術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進行了全面梳理、完善,前后修訂完善了34項管理制度和多項技術標準,建立起了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了內部審核、管理評審和外部審核,近期完成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對設備進行改造升級,購置更新了五軸加工設備,光纖激光切割設備,將近40臺數控加工設備。為了提高加工的智能化水平,目前正在推進小型數控智能加工區建設項目,項目完成后,將率先在化纖裝備制造行業內實現關鍵部件智能化加工,實現物流自動化、工件自動裝卡、基于互聯網的MES生產信息管理。
公司積極實施“對標提升”行動,公司利用自身在行業內的影響力,積極聯合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行業組織共同主辦了化纖長絲高品質卷繞機發展專家咨詢研討會。借此契機,聚焦關鍵問題,開門問策,把脈問診,全面提升北京中麗長絲卷繞頭技術水平,努力實現由并跑到超越。
公司與來自化纖制造業的十余家行業頭部企業和東華大學、行業協會等20余位專家就國產卷繞機存在的問題、與國外高端卷繞機存在的技術差距、發展路徑等問題進行了充分交流與溝通。
同時,深入用戶現場,了解設備使用情況,查找存在的問題,對比與國外高端產品的差距。對相關問題進行梳理,分析原因,列出提升項目清單,以課題和QC小組的方式進行攻關,分解課題指標,明確進度要求。
經過努力,客戶滿意度和企業競爭力逐步得到提升,在化纖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得到提高,近期與國外客戶簽訂了大額訂單。
打造創新型班組和領軍人才隊伍
公司注重班組、團隊建設,注重發揮領軍人才在科技攻關過程中的作用,弘揚“勞動創造幸福 實干成就偉業”的理念,深入開展紡織行業“學鄧建軍科研組?建創新型班組”活動,打造“知識性、技能型、創新型”班組,深入開展五小創新、科技攻關活動,每年進行十佳班組評選,積極推薦優秀班組參加紡織行業創新型班組評選,涌現出一批創新型優秀班組。近年來,連續2個團隊分別在LYOCELL綠色纖維裝備研制、抗擊新冠肺炎醫用防護關鍵設備研制方面貢獻突出,分別榮獲2019、2020年“全國紡織行業創新型班組”稱號。近日,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與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聯合舉辦的全國紡織行業第三批“中國紡織大工匠”命名推介大會上中紡院北京中麗智能卷繞開發團隊榮獲“2021年全國紡織行業創新型班組”稱號,北京中麗智能卷繞開發部副部長毛新華博士榮獲“中國紡織大工匠”稱號。2021年,公司入選“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